近年来,桐庐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,打好监督组合拳,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精准选题,构建靶向监督体系。坚持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首要定位,建立“年度重点+民生关切”选题机制,在乡村振兴领域,紧扣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型业态培育、乡村基建提升三条主线,先后开展茶蜂产业振兴、“桐庐味道”公共品牌建设等15项专题监督,推动农村污水治理等28个农业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。同步聚焦生态保护领域突出问题,将渔业资源保护、“河长制”工作、幸福河湖建设等纳入年度重点课题,历时三个月对富春江流域非法捕捞、违规垂钓等乱象开展专题调研,形成涵盖问题梳理、监管盲区、制度重构的意见建议10余条及时转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。
创新机制,深化调研成果转化。积极推行“三式”调研法,“务实式”开展精准调研,本着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核心要求开展专题调研,实地指导新合索面、茶产业转型发展,协调解决天厨蜜源、蜂之语等企业发展中具体问题,真正做到调以务实、研以致用;“联动式”推进“双组长制”,在乡村新型业态培育中联合9个部门成立工作小组,按照边调研、边实践、边推进的工作思路,及时交办存在问题,不断提升监督效能;“转化式”督办创新“调研报告+任务清单+进度表”机制,针对三大块12项具体任务定期听取牵头部门汇报实施进度,召开成效评估会议,确保取得实效。
协同共治,打造多元参与格局。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、视察调研、座谈交流,广泛收集群众新世纪娱乐,轮盘赌博乡村振兴、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,充分发挥代表“政策宣传员”“民意收集员”“工作监督员”的作用。同时,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、营商环境监测点等载体,利用代表接待选民日、人大代表双月活动等组织代表走基层、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村子,倾听民意、汇聚民智。此外,还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人大监督活动中,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,形成共建共享格局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合力。